玻璃幕墻將建筑物外圍護的防風、遮雨、采光、隔熱保溫等使用功能與建筑外墻裝飾相結合,形成融建筑技術、建筑藝術為一體的建筑外圍護結構,已在我國高層和超高層建筑中廣泛應用。但由于玻璃幕墻結構的特殊性,涉及材料種類多、技術要求較高,既要有正確的設計計算、規(guī)范的工藝流程,又要有配套的加工設備及高素質的施工隊伍,因此對玻璃幕墻工程質量控制點的掌握更為重要,結合筆者的監(jiān)理工作實踐,本文簡要敘述玻璃幕墻工程質量控制的幾個要點。

1.設計的安全要求

幕墻設計要給制作、安裝、監(jiān)理等各方面人員在不經(jīng)任何解釋的情況下能完全看懂,因此,圖紙應該完整、詳盡,表達方式應規(guī)范化。現(xiàn)玻璃幕墻工程多由施工企業(yè)自行設計,圖紙未經(jīng)原結構設計單位審核,有的雖經(jīng)審核,也只是從總體方案、立面效果上粗審一下,未起到技術審核把關作用。因此,設計圖紙極不規(guī)范,普遍存在設計圖紙深度不夠、設計圖紙不全的現(xiàn)象。無施工圖說明和施工要求,缺少節(jié)點大樣圖,缺少預埋件錨固節(jié)點計算、幕墻龍骨框架在豎向荷載、水平荷載作用下的應力變形等計算。避雷、防火、防排水措施不當,沒有通過設計確定幕墻自身避雷接地系統(tǒng)的設置分布、引出線的材料和截面尺寸與主體結構防雷系統(tǒng)可靠連接,并在設計圖、大樣圖上標注清楚,而直接利用幕墻與主體結構連接作避雷接地的連接體。設計圖中沒有標出預埋件位置,忽視三維調節(jié)處理。另外,有些工程的玻璃幕墻設計滯后于主體工程進度,結構上未設預埋件,使玻璃幕墻與主體結構的連接措施不當,影響可靠的連接。還有些工程樓面外緣沒有實體窗下墻,但沒按要求設置防撞欄桿,所有這些都給玻璃幕墻留下了不同程度的質量和安全隱患。

2.建筑構造要求

玻璃幕墻設計應采取防雨水滲漏性能的措施,在易發(fā)生滲漏的部位應設置流向室外的泄水孔,在易產(chǎn)生冷凝水的部位應設置冷凝水排出管道,構件制作時嚴格按規(guī)定要求鉆泄水孔,安裝時不得使內(nèi)排水通道和泄水孔受阻,保持內(nèi)排水系統(tǒng)通暢。尤其是一些設計有百頁窗及采光大棚的幕墻工程,應特別重視其與周邊聯(lián)結、壓頂?shù)葮嬙鞆碗s部位的施工,發(fā)現(xiàn)密封不良、材料性能達不到要求時及時整改或更換,必要時應分層進行抗雨水滲漏性能的淋水試驗,杜絕滲漏現(xiàn)象發(fā)生。

3.材料選用

幕墻用型材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鋁合金建筑型材》GB/T5237 中規(guī)定的高精極要求,陽極氧化膜厚度不應低于《鋁及鋁合金陽極氧化陽極氧化膜的總規(guī)范》GB8013 中規(guī)定的 AA15 級,結構件型材壁厚不小于 3mm。結構膠要有很好的抗拉強度、剝離強度、撕裂強度和彈性模量,它同時也起到避震的作用。結構硅酮密封膠和耐候硅酮密封膠必須由材料供應方提供的產(chǎn)品質量保限年限的質量證明以及結構硅酮密封膠與接觸材料的相容性和粘結性試驗報告,且應注意同一批次的結構膠質量是否穩(wěn)定,不得使用超過有效期的結構硅酮膠,耐候膠與結構膠不得相互代用,尤其不得將結構膠作為耐候膠使用;五金件應符合設計要求,不得使用易生銹的不銹鋼材料,電焊時應對不銹鋼采取遮擋措施,防止電焊火花濺到不銹鋼上引起生銹;嚴格按規(guī)范要求采用防火等級為 A 或 B1 的材料,當材料的防火等級不明確時,應取樣進行測試。

4.物理性能檢測

建筑幕墻物理性能檢測是指幕墻風壓變形性能、幕墻雨水滲漏性能、幕墻空氣滲透性能、幕墻層面變位性能等多項物理性能指標的測試,單元式幕墻、多跨連續(xù)梁幕墻應取有代表性部位 2 層以上試件進行檢測。幕墻所用結構膠、耐候膠等其它材料按規(guī)定同步進行使用前檢測,在幕墻構件安裝之前進行。通過檢測可以發(fā)現(xiàn)設計和生產(chǎn)制作中的缺陷和安裝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確認設計及材料選擇的正確性和幕墻設計功能是否符合實際情況。

5.構件、結構的連接節(jié)點

有些工程結構施工時沒有預埋連接件、一些涉及舊建筑改造采用幕墻裝飾的工程要在結構上設置后置件與幕墻鐵角碼相連。由于部分鐵件出現(xiàn)位移和傾斜,其糾偏連接方案沒經(jīng)設計確定,而是用鋼筋、鋼板、角鐵等材料隨意同鐵件進行焊接,甚至采用對接平焊、點焊,焊縫不飽滿且有漏焊,焊縫長度、寬度、強度遠遠達不到要求。對幕墻與結構的連接設計應提出具體要求,膨脹螺栓不得直接受拉,一般應采用化學脹錨螺栓,并應進行拉拔試驗后采用。

連接體與立柱安裝節(jié)點應有三維調節(jié)余量,玻璃幕墻不同金屬材料接觸處應設置絕緣墊片(一般厚度 lmm)或采取其它防腐蝕措施,絕緣片的大小不小于接觸面積,以保證鋁合金立柱與不同鋼材連接件直接接觸,立柱與橫梁接觸處應設置柔性墊片。

立柱接頭應有一定的空隙,一般為 10/FONT>20mm,并采用套筒連接法。當一根立柱有兩個以上連接點時,其上連接節(jié)點應采用剛接構造,下連接點采用鉸接構造,使立柱始終處于受拉狀態(tài),不能成為受壓構件,以免造成立柱彎曲變形。

活動接頭通過芯柱連接上、下立柱,芯柱與上柱密接、滑動配合,與下柱用螺栓固定,芯柱套入上、下柱的長度為 200mm。當立柱接連續(xù)梁計算時,要求活動接頭能承受彎矩,因此芯柱應伸入上、下柱不小于2倍立柱截面高度,且芯柱應通過加大壁厚提高其剛度,使其截面的慣性矩不小于立柱的慣性矩,以保證該處能連續(xù)傳遞彎矩,以免影響幕墻的平面度。

6.隱框幕墻板材的制作

結構硅酮膠注膠應嚴格按規(guī)定要求進行,確保膠縫的粘結強度。結構硅酮膠應在清潔干凈的車間內(nèi)、在溫度 23±2℃、相對濕度45%~55%條件下打膠。打膠前必須對玻璃及支撐物表面進行清潔處理,為防止二次污染,每一次擦抹要求更換一塊干凈布。為控制雙組份膠的混合情況,混膠過程中應留出蝴蝶試樣和膠杯拉斷試樣,并做好當班記錄,注膠后的板材應在溫度為18℃~28℃,相對濕度為 65%/FONT>75%的靜置場靜置養(yǎng)護,以保證結構膠的固化效果,雙組分結構膠靜置天,單組分結構膠靜置7大后才能運輸,這時切開試驗樣品切口膠體表面平整、顏色發(fā)暗,說明已完全固化。完全固化后,板材運至現(xiàn)場倉庫內(nèi)繼續(xù)放置 14/FONT>21 天,用剝離試驗檢驗其粘結力,確認達到粘結強度后方可安裝施工。

有些工程在未進行清潔處理的現(xiàn)場打膠,注膠溫、濕度條件得不到控制,隱藏著膠內(nèi)部不固化隱患,玻璃表面有塵埃、油漬,嚴重影響粘結強度,若同一批次結構膠的質量不穩(wěn)定,甚至會發(fā)生已打過膠的部分結構膠面可以從玻璃、鋁合金框條上被輕易剝離、粘結面光滑的嚴重質量隱患。